We use cookies to improve your experience. By your continued use of this site you accept such use. To change your settings please see our Privacy Policy.
關閉

FIB線路修補

材料分析 (MA)

軟體

二手機台

MA-tek FTP

永續報告書

智財報告書

跨領域的整合!結合AI與材料分析的技術

2022/11/10

近年來,AI發展快速且廣受注目,究竟何謂AI呢?

AI 是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的縮寫,意思是人工智慧或人工智能[1],也就是人類製造的機器表現出智能的技術,通常是透過普通電腦程式來展現近似人類的智慧。AI 的主要目是協助人們工作,用以增加效率、節省工作時間、減少人為誤差等。AI 的歷史 20 世紀 40 年代發明電腦,時至今日已有 80 年左右。21 世紀隨著學習技術的進展,AI 的技術也發展得更快速、應用領域更加寬廣。

 

 

AI應用於材料分析—處理龐大資料量的最佳辦法

材料分析 (Materials Analysis) 的歷史比 AI 更悠久以 TEM (穿透式電子顯微鏡,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e) 機台為例,1931 年第一台誕生至今已逾 90 年,後來受半導體、光電產業、電子產業、奈米科技發展影響,使用的時機及需求也越來越多,成為了不可或缺的技術,其主要目的是分析材料成份、結構、形貌等物理或化學特性,使用的技術除了 TEM 以外,還包括了 SEM (掃描電子顯微鏡,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FIB (聚焦離子束顯微鏡,Focus Ion Beam Microscope)SIMS (二次離子質譜,Secondary Ion Mass Spectrometer)XPS (X 射線光電子能譜儀,X-ray Photoelectron Spectroscope)AES (歐傑電子能譜儀 / 俄歇電子能譜儀,Auger Electron Spectroscope) 等。

 

材料分析的結果通常以分析數據、曲線圖、工程圖、照片、圖形檔案等各樣的方式呈現,隨著科技產業的快速發展,分析結果的數量也越來越龐大,大量的數據及圖形已造成人工處理的困難、甚至超出人力可處理的量能,費時費工還有輸入錯誤的風險,準確度也隨著數據量增大而下降,需要透過 AI 電腦輔助來改善這個狀況。為了因應大量分析結果及客戶需求,閎康科技於多年前就已著手開發處理大量分析結果的方法,主要是藉由結合 AI 與材料分析的技術。

 

以閎康自行開發的自動量測軟體為例,TEM 影像藉由軟體演算法定義出圖形邊界,進而進行量測、標示輸出等一連串工作程序,減少人為判讀與人員工時。常見的邊緣偵測演算法 (Edge Detection Algorithms) 包括:(1) Laplacian Edge Detection (2) Sobel Edge Detection (3) Canny Edge Detection 等等,其中 Canny 是一個複合性的邊緣偵測演算法,結合了 Gaussian Filter 降低雜訊、梯度偵測、非最大值抑制、判斷邊界,四個演算法去實踐邊緣偵測,其優點為低錯誤率、定位準確、解析度高,是相當著名且成熟的邊緣檢測算法,廣泛應用於影像處理、影像辨識之產業應用。

 

圖1 Canny 邊緣偵測演算示意圖[2]

  

 

AI材料分析的應用

閎康科技以材料分析起家,發展至今已擁有 MA (Materials Analysis) 、FA (Failure Analysis)、RA (Reliability Analysis)、SA (Surface Analysis)、CA (Chemical Analysis) 等各大項目的分析技術,其中,閎康科技的 AI 材料分析技術根據客戶需求持續發展中,包括先進半導體製程 GAA (gate all around) 結構、FinFET 結構、半導體製程監控、機台驗證分析、晶粒大小、奈米顆粒大小,提供的技術除了統計分析、大數量數據分析及繪圖,亦含有專用分析軟體等自動化服務。

 

1. 多層膜量測

圖 2 為多層膜的自動量測,多層膜為半導體、光電元件、III-V 化合物半導體的常見結構,進行人工量測時常有人為誤差,尤其當數據量增多時,準確性及一致性也會下降。若使用 AI 自動量測,則可減少人工誤差,還能夠根據客戶需求,對不同結構進行厚度量測。

 


圖2 多層膜結構的自動量測結果

 (a) TEM 影像 (b) 經由影像處理後的邊界 (c) 量測參數

 

 

2. Via Profile 量測

圖 3 為 IC 製程中 Via profile 蝕刻結果的自動量測案例,由軟體抓取 Via 底部位置,間隔 3nm 量測寬度 CD (Critical Dimension),重複量測其他 Via 與其他照片數據,藉由 AI 軟體輔助,可以在短時間內量測大量數據,且可將量測結果匯出 CSV 文字檔,讓客戶能用 Excel 進行大數據統計分析,配合實驗設計找出該製程的關鍵因子、最佳設定值,更快速有效來調整蝕刻製程的參數設定。

 

 

3. 結晶粒徑分析 (Grain size)

分析金屬組織的結晶粒度,一般將金屬樣本研磨後進行「粒度分析」,使用金相顯微鏡 (OM) 調查結晶粒度結晶粒分布,若晶粒尺寸較小、無法用 OM 觀察,可使用 FIB 二次離子影像 (SIM image) ,或進一步用 TEM 觀察分析。由於晶粒為不規則形狀,人工量測需由人為選定晶粒,易造成數據偏頗。藉由軟體輔助分析,可以計算大量晶粒粒徑,並輸出粒徑分布統計結果,讓研究人員易於分析、比較不同製程條件下的粒徑表現。


圖3 Via profile 自動量測與統計分析結果示意圖

 

圖4 FIB 觀察晶粒分布

圖5 結晶粒徑分析與統計

 

隨著 AI 科技的發展,材料分析技術也搭載著 AI 的風潮順勢而起,此為兩種技術的結合,讓我們能有效解決各種材料分析的問題,持續進行開發及創新。

 

 

你可能有興趣

 

 

 

Reference: 

[1]維基百科-人工智慧

[2]YouTube - Canny (edge detec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