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事長的話
![]() |
時代趨勢帶動產業發展,閎康固守科技研發夥伴要角 |
過去兩年全球面臨了兩大刺激,分別是美中貿易戰爭與 COVID-19 疫情襲擊,對社會造成劇烈衝擊的同時也帶動了半導體產業需求的增加。貿易戰推動第三代半導體以及先進製程的趨勢演變,受惠於新材料與新製程研發的強勢需求,整體市場創下有史以來的最大規模。而疫情則影響了整個產業的生態,因應在地化趨勢,全球企業皆轉向尋求在地資源,閎康早一步在日本名古屋、上海、廈門等地開設海外實驗室,並建立完整分析服務產線,整體營運都有大幅度的成長。因此即便受到美中貿易戰與疫情的雙重夾擊,閎康 2021 年在全球的資本支出仍然是大幅躍增,急遽擴充以滿足市場龐大的需求,隨著時代趨勢的浪潮,閎康仍秉持創業初衷,堅守科技研發夥伴的要角。
台灣的營運亦維持穩健成長,2021 年許多科技大廠南下擴點,帶動南部的分析需求,閎康為了能夠更即時的提供就近服務,於台南科學園區成立了南科第二實驗室,規模相當於南科第一實驗室的三倍之多;以北部地區來說,外商來台設立研發單位的比例提高,數家科技龍頭紛紛在竹北台元科技園區擴大營運,帶動閎康竹北第二實驗室的動能攀升。閎康科技在 2002 年成立至今,將邁入第 20 個年頭,閎康始終將目光放眼全球、跨足海外,至今在全球已成立了 12 座實驗室,閎康自許能隨著產業發展持續擴展,扮演高科技產業的貴儀中心、高科技園區必要的功能單位,以及高科技產品的醫學中心,與客戶共同成長,實現「凡是有科學園區的地方就有閎康科技」的願景。 |
|
重視客戶關係、維持營運能量,提供最專業且令人放心的服務 |
作為全國最大的產品檢測實驗室,閎康一直以為客戶提供精確且有效率的高品質分析服務為榮。閎康在嚴格的品質管理政策下,通過多項認證標準,其中包括 ISO-9001 品質管理、IECQ-17025 實驗室管理、ISO-27001 資訊安全、TUV NORD Certification 車用電子驗證、ANSI/ESD S20.20 靜電防護以及 ISO/IEC 15408 CC EAL6 資訊安全現場認證等國際級品質認證。
閎康在 2021 年通過 TIPS 管理制度A級驗證,擬定結合公司營運目標與研發資源的智慧財產策略,建立一套藉由智慧財產權來創造公司價值的運作模式,不僅保護公司營運自由、維持創新能量,另一方面亦可強化競爭優勢,幫助企業獲利達成營運目標。
同時,為了提升客戶服務品質及效率,閎康自行開發 UFAST 客服系統,無論開案、技術諮詢及報價,都能以線上形式即時獲得技術團隊及客服人員的完整服務。除此之外,透過全新智慧化實驗、資訊系統化、製程標準化及產線自動化,隨時掌握人員、工單、機台狀況及實驗進度。2021 年第三季更正式導入 PMS 系統,藉以強化營運模式及優化生產流程,期許透過系統化流程成為全球E化的實驗室,做客戶最強力的研發後盾。
目前閎康的服務仍以半導體 IC 為主,隨著科技發展,閎康將朝多面向高科技加值服務發展,與科學園區的夥伴們一同往更深更廣的技術深耕。近年發展的範疇除跨足中國大陸 5G 相關應用、日本車用電子燃料電池、台灣半導體先進製程等,更將應用發展至非製造的範疇,例如高端科技產品的侵權鑑定、高科技產品的保險賠償評估、古文物的考古鑑定、生物科技產品檢驗等已都成為閎康的舞台。未來舉凡 AI、數據中心等前端趨勢,都是閎康的服務機會,閎康將透過持續投資先進分析設備來提供客戶強而有力的支援,讓客戶在全球供應鏈中更具競爭力,凡有高端檢驗的需求,就會涵蓋在閎康的服務半徑內。 |
|
「人才」是閎康的技術核心,產官學三向串聯掌握前端技術 |
閎康清楚科技產業人才流動性高,留住人才及持續提升技術能力將是閎康長久發展的重要課題。為鞏固基礎並提升競爭力,閎康持續專注於人才培育,為員工規劃系統性的訓練,穩固同仁的核心能力。同時閎康承諾打造員工幸福及安全的職場環境,提供多元的員工福利制度,並透過定期進行環境作業監測、為高風險作業員工提供完備的安全防護器具,降低風險危害因子,確保安全的工作環境。
閎康不只培育公司人才,也積極推動台灣的科技與學術發展,透過產學連結、輔助學研計畫,培育學術人才。2021 年 5 月閎康正式啟動產學合作計畫,以科技部「基礎研究核心設施服務中心」為合作平台,其包含臺灣大學、臺灣師範大學、清華大學、陽明交通大學、中央大學、中興大學、成功大學、中山大學等八校。第一年度共核准補助 20 件專案,投入新台幣 2,000 萬元,運用先進分析檢測技術協助研究計畫進行,支持學術單位在創新元件、材料及創新構想的先期研究及開發。同時閎康科技特別開設了「科技新航道 | 合作專欄」,邀請合作教授專文撰寫介紹目前最熱門、最先進的科技研究發展內容,並邀請前來閎康科技為客戶及同仁進行深度解析,攜手客戶及早掌握下一世代的關鍵產業技術,亦透過技術新知持續提升同仁核心競爭力。
最終,閎康自許在帶動國家尖端產業發展的同時,透過企業力量回饋社會,以行動發揮正向影響力,逐步落實人才、社會、環境與經濟之永續經營,將永續的理念傳達到社會每個角落,打造共興共榮的國家社會。 |